发布日期:2025-04-15 20:48 点击次数:100
在浩瀚的民国文化星河中,有这样一位大师,他以深厚的国学底蕴、精湛的书法艺术以及独特的哲学思想,照亮了那个时代的知识界。他,便是别署蠲翁、蠲叟的马一浮。马一浮,名浮,字一浮,后改字一佛,号湛翁,浙江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。生于清光绪九年(1883年),卒于1967年,享年84岁。他的一生,是追求学问、传播文化的一生,更是坚守信念、淡泊名利的一生。
马一浮自幼博习诗书,有过目不忘之能,对百家之流、汉宋经论、佛书经典、诗词小说、文史杂记均有涉猎,学识渊博,思想深邃。他不仅在文学、哲学领域有着卓越成就,在书法艺术上也造诣颇深,被誉为儒、释、哲一代宗师,与梁漱溟、熊十力合称为“新儒家三圣”。
《信札》作为马一浮先生与友人或同道之间的书信手稿,不仅是对友人的深情厚谊,更是他对学问、艺术、人生的深刻感悟。这些信札,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民国文化的宝库中,熠熠生辉。
在《信札》中,马一浮先生常常就儒学、佛学、诗词等领域的问题与友人进行深入交流。他的观点独到深刻,常常能引发对方的共鸣与思考。如在某封信札中,他提到近日重温《论语》的心得:“深感孔门之学,以仁为本,以礼为行。仁者爱人,礼者敬人,此二者,实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基石也。”言辞间,透露出他对儒家经典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。他强调,学问之道,在于求真务实,而非空谈误国。这种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严谨态度,让人肃然起敬。
展开剩余74%除了学术探讨,马一浮先生的信札中还常常流露出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追求。他写道:“书法者,心画也。心正则笔正,笔正则字正。吾辈习书,当以心为本,以笔为用,方能写出真正的好字。”他认为,书法不仅是技艺的展现,更是心灵的抒发。只有内心平和、宁静,才能写出端庄秀丽、气韵生动的书法作品。他的书法,得力于其深厚的学识修养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,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。用笔灵动而富有变化,既有刚劲有力的笔触,又有柔美细腻的线条;结构布局自然流畅、错落有致;风格既古朴又清新,既有传统书法的韵味,又融入了个人的创新精神。
在谈到人生哲学时,马一浮先生更是言辞恳切、意味深长。他写道:“人生如白驹过隙,忽然而已。这种超脱世俗、追求真理的人生态度,让人深感敬佩。他相信,真正的友情不在于物质的馈赠,而在于心灵的交流。只有志同道合、心灵相通的朋友,才能相互扶持、共同前行。他珍视与友人的每一次书信往来,认为这些书信不仅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,也成为后人了解他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。
在某封致张立民的信札中,马一浮先生表达了自己对于书院教育独立性的高度重视。这封信札写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关键时期,即1938年至1940年间,正值国家蒙难、教育受创之际。他提到,在四川筹设的“复性书院”,旨在通过书院教育培养具有高尚品德与深厚学识的人才,为国家之未来贡献力量。他明确指出:“如果创办书院,只需要政府承认,而‘经费一层,不能依赖政府’。”这一观点,不仅是对书院教育独立性的坚决维护,更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洞察。他深知,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人的品德与学识,而非简单地传授知识或技能,更不能沦为政治工具或功利场所。
在信中,马一浮先生进一步阐述了书院教育的理念与实践。他认为,书院之教材,应以群经义说为主,而非时人之论。他提倡通过学习儒家经典,如《四书》《五经》等,来涵养心性,使人明了天地大义,知晓为人处世之道。他坚信,只有内心修养达到一定境界,才能在外在的行为上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,才能真正做到“知行合一”。
马一浮先生的信札中,还常常流露出他对社会现状的关切与思考。他写道:“近日闻时事纷扰,人心惶惶。吾辈当以平和之心面对现实,以智慧之眼洞察世事。不为谣言所惑,不为浮名所累,方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。”他认为,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,人们应保持冷静和理性,以平和的心态和智慧的眼光去分析和解决问题。只有这样,才能避免被谣言和浮名所迷惑和拖累,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。
此外,马一浮先生的信札中还记录了许多生活琐事,展现了他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。他感谢友人的支持与帮助,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。他写道:“虽未曾面晤,然书信往来之间,已觉心意相通。”这种真挚的情感流露,让人感受到了人间真情的温暖和力量。
《马一浮别署蠲翁、蠲叟〈信札〉》不仅展现了马一浮先生深厚的学识修养与书法艺术造诣,更映射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情怀。这些信札,不仅记录了当时的文化交流、学术探讨,还反映了马先生的个人情感与思想动态。它们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,更是对人文精神的弘扬。
在马一浮先生的信札中,我们看到了一个学识渊博、思想深邃的国学大师的形象。他以深厚的国学底蕴、精湛的书法艺术以及独特的哲学思想,照亮了那个时代的知识界。他的信札,如同一面面镜子,映照出他内心的世界,也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。
如今,当我们再次翻开这些珍贵的信札,依然能感受到马一浮先生那超脱尘俗、追求心灵自由的文人气质。他的信札,不仅是对友人的深情厚谊,更是对学问、艺术、人生的深刻感悟。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民国文化的宝库中,熠熠生辉,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。
马一浮先生的信札,是民国文化的瑰宝,也是后人学习的典范。它们不仅展现了马先生的书法艺术成就和学术造诣,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对于学问、艺术、人生的执着追求和深刻思考。这些信札,如同一座座灯塔,照亮了无数求知者的心灵之路,也让我们得以在喧嚣的尘世中寻找到一份宁静与超脱。
发布于:河南省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